文化的高粱能否酿就民生的美酒

  • A+
所属分类:畅想文学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家乡高密迅速被当地名流升格为“中国文学的高地、圣地”。各种“莫言效应”,也在这片土地上发酵:旧居被成为膜拜的圣地,小院落里的萝卜、山药豆也有了文化的基因;农家乐老板将饭庄改名为“红高粱庄园”,主题围绕着莫言;各种收藏热也瞬间高涨……无论民间庙堂,莫言都成为争相抢占的资源。

文化的高粱能否酿就民生的美酒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高密政府决意推出的“万亩红高粱”计划。据说为了唱好这台以莫言为主题的文化戏,高密准备投资6.7亿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据10月18日《新京报》)

尽管莫言及家人希望这种“莫言热”能够尽快冷却,但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莫言喜欢高密的平静,却无法拒绝高密乡亲和政府的兴奋和狂热。当然,这也是应该被理解的,某种意义而言,公众人物的声名,本身就是种公共资源。

文化需要记忆来承载,记忆又需要物化的符号来延续。高密政府花巨资打造包括“万亩红高粱”计划在内的旅游带,对于制造文化符号、延续莫言的价值,显然大有裨益。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坐标,莫言的价值需要依靠某种形式来承载和延续。由红高粱想到莫言,想到中国文化曾经抵达的文化高地,这片高粱地必将因为莫言而变得更富价值和意义。

当然,除了承载文化和传承价值,这片高粱地也许更是当地民生改变的一次契机。借莫言的盛名,打造旅游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变,都具有重大意义。与其他地方拿神话噱头推进旅游经济相比,莫言的价值并非虚构,而是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并且,如果诺贝尔奖的殊荣能够成为这片土地上民众的福祉,想必莫言也会为之而高兴。

但是,并不富裕的高密要花费如此高的代价来发展旅游经济,并不仅仅需要考虑到高粱地里的文化价值,更需要考虑到这文化的高粱能否酿出民生的美酒。毕竟,在高密,农民已经不愿再种红高粱了,担心的是它的收益。当然,如果旅游带建立以后,具有文化意义的红高粱带来的收益必定要比作为农作物的红高粱要高得多。只不过,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能否成功,恐怕需要更加理性的审视和更为理智的规划,若半途而废,势必影响民生大计。毕竟,不少类似意欲推动旅游经济的项目夭折,尤其是政绩欲望往往冲昏权力头脑的情境下,让民众不能不产生如此担忧。这片花巨资种植的文化高粱,如果只是为了构建政绩图景,而罔顾民生愿望,那么显然与莫言对这片乡土的赤诚和热爱,是背道而驰的。

红红火火的高粱地,不但是莫言创作的土壤,更是孕育着真真切切的民生。这片高粱地,已经酿就了一杯文化的美酒;而借着这杯文化美酒溢出的芬芳,能否让这片寓意文化的高粱地,再度酿出民生的甘甜和醇美呢?

(文/时言平)

图片引用自网络